Last updated
Last updated
个人基础背景
录取结果
由于我申请时仍处于疫情期间,英语考试推进困难,从大三下的三月份一直考到申请时的十二月份。在那一年中,托福和GRE考场频繁关闭,考试时间频繁推迟,我在线上线下都经历了多次尝试和多次失败,同年的很多其他申请者也都和我一样备受折磨。英语考试迟迟不能完成会连带影响其他准备工作,所幸最后我的申请工作全部完成,没有留下遗憾。
今年以后申请的同学们,英语准备起来会容易许多,因此完全可以将时间线拉得更早。比如在大三暑假时完成所有英语考试,同时开始进行选校和文书撰写,那么在申请季到来时会更加从容。另外,如果有同学不幸把英语考试拖到大四上学期,也不用慌张。我在申请季集中申请了十所欧美学校,没有找中介,信息搜集和文书撰写都是自己完成,这些环节都有不小的工作量。以我的经验来看,只要在大三暑假考出个差不多的英语成绩(分数不够的可以一直到刷到十一月),那么这些工作完全是可以来得及的。
个人感悟
回顾大三到大四这一段时间,从思考是否出国,到各项准备工作,再到最后提交申请,在各种意义上都可谓是紧锣密鼓。在申请的这前前后后一年时间里,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难题,也在各种意义上得到了锻炼。非常感谢在申请季与我同甘共苦的前女友,给我支持的同学、父母,以及给我指导和鼓励的各位学长学姐。
在此对我的申请做一点总结,篇幅有限,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和启发。
思考在前
先说点虚的。
相信每位申请者都明白,是否留学和去哪留学的选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生的历程。我在最终决定出国而不是保研之前,有过很多纠结,也做过很多思考。对我来说,思考的结果不只是最后让我下定决心申请出国这么简单,它一方面让我回溯性地明白了自己是如何一路走来,另一方面让我想清楚未来该如何去走。
对于今后的申请者,在是否留学和去哪里留学的问题上,我觉得最重要的始终是想清楚自己未来想要做的事。因为想要了解各个选项的优劣并不难,互联网和周围人足以为我们提供参考信息,真正难的是想明白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,毕竟选择同时意味着舍弃。这不仅需要我们研判当前的信息,还需要我们思考自身所处社会历史中的各种偶然和必然,对自己甚至家人积累的生活惯性进行扬弃。只有进行足够深入的思考,才能做出理性的判决,而不是让惯性和偶然性决定你的未来。上述的纠结在每个人身上都会有所不同,纠结的过程也是对于思想的历练。当然,在读研的选择上大可不必太过小心翼翼。无论是否出国,无论去往何地,都还是有很多可能性摆在前面。在有些关键时刻,勇敢甚至更加重要,而理性只是对勇气的背书。
不找中介
我的申请工作是自己完成的,没有找中介。对于今后的申请者,我仍然建议你们自己来完成申请工作。省钱当然是一方面原因,但更重要的是在申请过程中学会怎样搜集信息、规划时间、管理资源,以及思考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。申请出国的人当然有很多种,一些申请者早有出国的打算,其自身经历或者亲友关系也能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,另一些申请者是在本科生活的摸索中决定出国,家里能提供的只有有限的经济支持,各种信息的搜集也要从零开始。如果你属于前者,自己完成申请有助于让你更加准确地选校,规避中介的坑。如果你和我一样属于后一种,那么即使要面对不小的工作量,也还是应该尽可能亲自把握自己的申请工作。除了前面提到的原因外,还因为自己申请能够迫使你独立思考和权衡,帮助你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,让你今后的路走得更坚定。
对于自己申请的申请者而言,搜集信息是需要花不少功夫的,但也没有那么难。在申请初期,在对海外学校还不了解的时候,需要首先建立对各个学校的大致认识。这也包括思考清楚自己要去哪留学和学什么。这一阶段的主要信息来源是飞跃手册和包括寄托、一亩三分地、知乎在内的网络平台。在已经大致确定选校后,需要着手准备英语、文书等各项材料。对于申请材料的要求,最为可靠的依据是目标学校的官网。刚开始看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全英文环境和网络卡顿而感到吃力。对前者,多看几个学校的网站就能熟悉其排版规律;对后者,有时使用科学上网会有所帮助。
整理信息时,可以对所有目标学校列一张表格,对应写上申请所需的各类信息,如申请截止时间、英语成绩要求、文书要求、申请账户密码等等。如果在准备文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,除了可以找知乎小红书和学长学姐外,也可以直接发邮件问学校。经验而言,与目标学校老师交流能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。
对于各类参考信息,也请做好判断。并非所有的信息都值得参考。对于某项决定,不同人会做出不同的评价,可能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身份(中介、学生或家长)、不同的经济能力(家庭优渥、看重消费环境,或是经济紧张、需要精打细算)、不同的利益诉求(看重排名和声誉等符号价值,或是看重学校的学习和成长机会),以及受到不同的意识形态影响(消费的、投机的、保守的、激进的、庸俗的,或者精英的)。举例而言,一亩三分地上有很多有价值的指导信息,但基本是以北美为中心,且有时偏向于投机和算计;小红书能教我们很多实用经验,但也有很多是中介贴,且时常带点消费主义。请善用各种信息资源,同时擦亮双眼,不要被某一种意识形态带偏,以至于错失自己的思考和判断。
选校
我学的是模拟电路方向,我的选校也基本是在这个方向上选,同时考虑学校的其他综合情况和费用要求。由于有读博的打算,我没有申请Meng一类的项目。在申请季前我也曾尝试投过一些套磁信,但由于本身水平有限,且经验缺乏,没有得到有利结果,于是干脆集中精力申请硕士项目。后续有志于在学术道路上多走几步的同学,除了要在前期多花功夫外,在申请时还请多加探索,大胆套磁直博。如果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科研经历,也不用觉得惋惜,可走的路仍然很多。在我看来,能够在本科阶段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才是最关键的。虽然我们大多都会做个SRTP,但在大二大三时我们专业课都还没学完一遍,此时要遇到自己喜欢的方向是需要运气的,要遇到支持力度足够的导师也是需要运气的。因此,不妨接受各种试错的成本。申请不到直博固然意味着多花钱读硕士,但哪怕出国读硕士也不是只能选择费用高昂的美国学校。美国不同学校的费用也存在不小差别。相比而言,欧洲大陆的学校费用明显更低。下面我就我自己的选校做简要说明。
首先众所周知的是,美国不少高校在芯片专业上有很强的实力,且拥有繁荣的芯片产业。就我的申请范围内而言,Umich在数字和模拟方向都有大佬,规模也大。UCLA强在模拟(有拉扎维坐镇)。Gatech、UIUC和UT Austin的实力不必多说,其研究型硕士更偏向于跟着导师做事,读研时也比较容易拿到助教等奖学金机会。UCSD好在综合声誉,但据我理解其硬件方向专业规模和水平不如软件。从录取难度上说,UCLA难于Umich和UCSD。Gatech、UIUC和UT Austin三者的MS都比较看重科研经历,录取难度颇高,但如果是Meng就没有那么难。我申请时科研经历是一大弱项,最后的录取结果也比较符合预期。
欧洲而言,位于比利时鲁汶的IMEC在微电子领域享誉世界,KUL和TUD都与其有深入的合作。东大有不少老师来自这两所高校,如信息学院的赵涤燹、李连鸣、吴旭,电子学院的李泳佳。KUL和TUD把持IEEE学术圈话语权多年,大佬颇多,在微电子方向上的实力和名声都是足够强的,并且临近荷兰的微电子产业,具有地理优势。与之相比,ETHZ和EPFL的电路方向规模要略小些,但也有几位业界大佬坐镇,如ETHZ在数字有Luca Benini,在射频有刚从Gatech跳槽来的Hua Wang。除了这几所之外,欧洲范围内还可以考虑的学校有Lund U(强在数电)、TUE(强在模拟射频)等等。就申请门槛而言,欧洲的学校最看重的时均分(或绩点)。ETHZ和EPFL每年都会在信息学院录取几个,均分90以上就可以大胆申请。KUL和TUD的难度次之,再次是Lund U、TUE等。
NTU是在申请季最后顺手申的,虽然是授课型项目,但据说是有继续读博的机会的。另外申请者可以考虑一个NTU和TUM合作的硕士项目,名为TUM-Asia,但需注意这一项目似乎需要提前完成德国学校要求的APS审核。HKUST在电路方向是有底气的,并且有直博项目定点在我校提前招生,名为PhD-EAS。时间在大三下的四月份,需要准备的材料比较简单,但需要面试。多年前有学长成功申到,并留香港任教。先前该项目在信息学院内竞争激烈,如今院内申请人数寥寥,但录取仍然十分严格。我自知没有足够的科研经历申到直博,但试着申了下,作为申请季的一个热身,最终在面试关被刷掉。
托福和GRE
英语成绩要求在每所学校的官网上面都会明确给出,请在准备英语考试的时候自己查明。就我所申请的学校而言,美国很多学校要求的托福最低线在八九十分水平,包括UCLA、UMICH、Gatech、UIUC、UCSD。这一要求并不算高,但同时一些学校会注明,达到最低线录取进去需要上语言班或者进行语言考试,要达到一个更高的线才可以省略这个环节。另外,在某些学校中,想要获得当助教的机会也需要托福(尤其是口语)达到特定分数线,比如UIUC、Gatech等等。GRE只有部分学校明确需要,比如ETHZ、KUL、UCSD和UMICH,许多学校表示GRE可以有但不是必须的,比如TUD、UCLA、Gatech等等。
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大多数学校都明确注明了对于英语成绩的要求(如ETHZ)或者给出了建议的小分分数(如UCLA),但这些分数线并不是绝对严格的。比如我最后提交给ETHZ的GRE成绩在语文上差了一分,但仍然收到了录取,而UCLA同样有小分未达到建议分数的同学录取。因此,给今后申请者的建议是,在时间来得及的情况下固然需要努力学习和刷分,但如果时间紧张而差分数线不多的话,可以考虑放弃刷分,且不用为此焦虑和遗憾。更不要以远远超出分数线为目的刷分,英语成绩的高低并非申请材料中的主要矛盾。
文书撰写
顺带提一下,在申请季中请注意检查东大邮箱中的垃圾邮件。不知为何UIUC发来的关于补充材料的回信就会掉进东大邮箱的垃圾桶里面。
结语
以上是我这个申请季的一些经验总结,请其中有些具体的信息可能会随时间变化而失效,需要大家自己求证。过往的飞跃手册和各位学长学姐在我申请时给了我很多重要的指导,我也衷心希望这篇分享能够帮助到后续的申请者们。如有其他问题,欢迎与我联系。
祝大家申请季顺利,今后的路越走越宽。
联系方式
微信:zhrli01
QQ:1065036719
申请季时间线
文书这部分主要说下我使用过的润色工具。润色软件用起来比较方便,我用的是Grammarly,它可以检查出语句中的基础性错误并给出修改意见。人工润色也有一些网站可以使用。闲鱼淘宝当然是一种选择,也有一些英文母语者的润色网站。我用的是,邮件往返,明码标价,每1000个单词大约一百三十块,相对便宜。其他的工具也很多,可以自行探索。当然,强大的Chat-GPT也许可以将这些旧方法统统扫入垃圾堆,请24届及以后的申请者们充分利用。
均分
91.53/100
出国GPA
3.91/4.0
TOEFL/IELTS
总分:108阅读:30听力:28口语:22写作:28
GRE
语文:156数学:164写作:4.0
科研
一段光通信相关的SRTP,论文带了名字(专业无关)
竞赛
Robocup国二,“互联网+”省二(专业无关)
交流经历
无
实习经历
移动通信实验室的本校老师(专业相关)
荣誉
2次正保二等奖(企业奖学金)
推荐信
三位东大教授
ETHz
EEIT-MS
AD
冲刺
EPFL
EE-MS
REJ
冲刺
TUD
EE-MS
AD
保底
KUL
EE-MS
AD
保底
UCLA
ECE-MS
REJ
冲刺
Gatech
ECE-MS
REJ
冲刺
UCSD
ECE-MS
AD
保底
Umich
ECE-MS
AD
平级
UIUC
ECE-MS
REJ
冲刺
UT Austin
ECE-MS
REJ
冲刺
NTU
EE-MS-Course
AD
保底
HKUST
PhD
REJ
冲刺